新西兰-中国友好协会于27日至29日在首都惠灵顿市政厅举行年会,与会70多名代表围绕“未来10年的中新关系”这一主题展开热烈讨论。
惠灵顿市副市长麦康年、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临时代办程雷到会祝贺。程雷高度评价新中友协长期以来对促进中新双边互信和加深两国人民友谊所作的巨大贡献,并发表了《中国的科学发展为世界带来机遇》的主题演讲。
程雷在演讲中介绍了中国政府“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分析了中国的科学发展为何将给世界带来机遇。他说,中国的发展是和平发展,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而不是威胁。中国发展得越好,带给世界的贡献就越大。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是,寻找到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
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黄晓明教授则回顾了中新关系发展的历史,重点介绍了2008年4月两国签署的自贸协定给双边关系带来的巨大机遇,以及双边交往在一些领域将面临的挑战。
来自北岛罗托鲁阿的汉语教师陈丽迪20年前从马来西亚移民到新西兰,她跟与会代表分享了她在当地一些中小学推广汉语的亲身经历和协助举办“中国文化日”的感悟,从中可以看出当地学生和民众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兴趣在逐渐增加。
旺阿努伊分会代表戴维·菲克特是个煤矿专家,他列举了2010年3月中国山西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和2010年11月新西兰派克河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等典型案例,介绍了中国和新西兰应对矿难和地震等灾害的具体做法,强调双方都有值得对方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新中贸易协会主席斯图尔特·弗格森则就新西兰商人如何开拓中国市场、如何与中国商人打交道提出了具体建议。
新中友协自1952年成立以来,在中国人民的忠实朋友路易·艾黎精神的鼓舞下,为促进新中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做了大量工作,在资助中国贫困山区建设项目、成立“何明清护理基金”以及为四川地震捐款和灾后重建等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协会还定期举行各种活动宣传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推广汉语教学,为新西兰民众在华开展经贸和教育活动牵线搭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