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到了鹿特丹,当看到阿侯伊体育馆那一刻,我知道我的世乒赛采访要开始了。
坐在体育馆的媒体工作室,我开始回想到达荷兰之后的一切,紧张,忙乱,第一次出国采访,就像一只即将溺水的菜鸟,包裹在一切的未知之中。
从阿姆斯特丹下飞机之后,我乘坐火车去往鹿特丹,一切并没有想象中顺利。刚走出机场那一刻,一种莫名的紧张顿时包围了我。独自一人的困惑和漫漫征途对我而言不知道预示着什么。
第一个困难就是交通。不得不说荷兰的交通真不便宜。在阿姆斯特丹可以直接上公交买票,从机场到火车站,差不多要7欧元,这个票价有点令人咋舌,通过询问才知道,原来这边的居民都有一种类似年票的卡,那个收费很划算,但对于我这种外来客来说,自然没有什么优惠可言。
一切都很紧张,担心走错路,担心坐错车,这里的人真是很少,没有更多的员工在各处等待解答问题,一切都是自动化,这些都令人沮丧,想问人都不知道问谁。
紧张,焦虑,一切在坐上去往鹿特丹的火车后,渐渐弱化了。一个半小时的路程,足够我静静思考这趟行程,也足够我安定下来,长舒口气,因为我离目标越来越近了。
此时,我终于有时间观赏火车车窗外的风景,没有高山,一望无际,绿色的田地,不时有成群的奶牛在田地中悠闲地晒太阳,如果不是偶然出现的欧式小房,我并未觉得此刻我身处异国他乡。
到了鹿特丹,交通依旧很贵,坐一次地铁需要7欧元,但这是我穿梭酒店与场馆的唯一通道,要是乘坐出租车““这个我连想都不敢想。当戴上记者证的那一刻,终于走上正轨了,尽管我还在担心算错时间怎么办,但是我不担心走错路了。
不过时差还真是一个很要命的东西,没有一个夜晚能睡好,几乎是每睡两个小时就醒来一次,因为这里的夜晚正是家乡的上午。现在终于知道为什么国乒要提前一周到欧洲倒时差,至少到这里两天的我,始终没有摆脱时差的折磨。
刚到荷兰时的忙乱结束了,现在我坐在了场馆里,静待着精彩大幕的开启。
本报特派记者许恺玲(鹿特丹5月6日电)
(本文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