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我国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区。这里的人们曾世代劳作于农牧狩猎,骑马、射箭、摔跤是传统的“男儿三艺”。身形剽悍、性情豪放的内蒙古人,自然是体育场上的好手,但展示技艺的机会并不只有那达慕……
不甘人后做强特长项目
调整布局突破发展瓶颈
2005年第十届全运会,内蒙古只在速度赛马比赛中拿到一枚金牌。2009年的十一运会,内蒙古的金牌数一下增加到8枚。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男子拳击选手张小平夺冠,成为自治区第一位奥运冠军。内蒙古决心进一步调整体育结构和布局,发展在国内竞争对手不太多的特长项目,增加了女子拳击、曲棍球等队伍,并大力开展冰雪运动。
经济社会进步为体育事业发展带来契机,但也出现新的矛盾。在自治区体育局球类馆门口,挂着“篮球协会”和“足球协会”两块牌子,但已经多年没有代表队,机构成了虚设。自治区体育局局长石梅说:“现在,老板要的是利润,老师要的是升学率,谁要足球呢?”
重竞技是内蒙古体育的传统,大级别项目更是重中之重。35年前,当时的呼盟莫旗成立了我国第一支曲棍球队,但内蒙古曲棍球竞技水平如何向高水平登攀,却不容易。包头一中女排基础不错,拿过世界中学生锦标赛亚军。但学校没有高水平教练,自治区没有排球设项,一直难有突破。面对发展瓶颈,自治区体育局执意抓队伍、建制度、改机构。今年4月,投资1.4亿元的伊金霍洛旗曲棍球场正式挂牌,成为中国曲棍球协会命名的鄂尔多斯曲棍球训练基地,2011年亚洲冠军杯赛已确定在此举行。以呼伦贝尔市为重点的冰雪运动也在发展规划中,自治区体育局为此增设了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的机构,训练基地就放在呼伦贝尔市。
政府埋单盘活全民健身
体育为媒促进国际交流
在自治区西部,鄂尔多斯经济迅速崛起,而包头则有几十年老企业的基础,发展全民健身一呼百应,也是政府尽可能满足大众需求的公共服务。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的几十个社区全部兴建了健身中心,市民出门在几百米之内便可参与健身活动。这些健身场所针对不同年龄的群体分门别类,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瑜伽等项目的爱好者各取所好,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全由政府支付。市体育中心副主任李丹阳介绍说,全市体彩一年能卖到两亿多元,拿出几百万元公益金配置健身设施不算什么。
包头市的赵家营子过去是一片菜地,如今是个城中村,农民们建起了怡健苑健身会馆,人气颇高。在全市体工会上,市体育局局长邵文祥特别要求加强农村牧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吸引并动员体育教师、专业教练员、体育院校师生等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使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常态化。
包头市几十年没建过一座体育场馆。如今,记者看到即将竣工的现代化奥体中心,毗邻而居的是业余体校新校址。今年7月,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将首次在西部地区举行,奥体中心体育场承办开幕式和田径比赛。市体育局负责人张洪波说,引进高水平赛事,满足市民观赏需求,也是政府提供体育服务的内容。
自治区东北部的呼伦贝尔市与俄罗斯和蒙古国接壤,体育与旅游的优势被充分利用。市体育局副局长奥浩特多次带队到俄罗斯边境城市访问比赛,“俄罗斯人喜爱运动,像冰球这类项目人家强得多,而乒乓球强势当然在我们这一边,交流使大家都受益”。
只有20多万人的边陲小城满洲里,体育事业在中、俄、蒙三国的交流中十分活跃,年年有冰球、足球、自行车等项目的国际邀请赛。市民的东北大秧歌、太极拳等活动中,也常有俄罗斯和蒙古游客参与。体育场馆与遍布社区的文体中心共存,发挥各自的功效。在供暖期长达半年的高寒地区,各类场馆全部免费开放,政府为此做出的努力深得人心。
因地制宜开掘冰雪资源
申办大赛助推体育事业
辽阔的呼伦贝尔,具有开展冰雪运动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自上世纪50年代末内蒙古开展冬季项目以来,先后培养出袭艳芳、郭成江等优秀冰上运动员和教练员。曾担任女子短道速滑国家队主教练的伊敏,原是呼盟速滑队的蒙古族小将。我国参加冬奥会和亚冬会的队伍中,都有出自内蒙古的运动员和教练员。现在,呼伦贝尔市有12所速滑传统项目学校、6支业余和少年冰球队。牙克石市政府每年出资20万元为学校购买冰鞋,还建有一所美籍华人王嘉廉资助的冰球希望学校。
扎兰屯市副市长梁永三说:“呼伦贝尔有冰雪运动传统,扎兰屯市既有雪场条件,人们又喜爱滑雪,政府应当投入,改进设施,提供服务。今冬就有来自全国的7支单板滑雪队来扎兰屯集训,一些学校冬季干脆就在滑雪场上体育课。”
呼伦贝尔的雪期比亚布力和吉林都长,不少滑雪队来此训练,就是看好降雪早、雪期长。在凤冠滑雪场,记者看到滑雪大厅里设备和服务一应俱全,3000多米长的索道宛如缎带,披绕在山脊密林之上。曾多年担任牙克石市委书记的巴树桓说,温饱解决了,就要提高生活质量,体教文卫必须跟进,冰雪运动与旅游结合,还可以进一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将于今年动工的综合滑冰馆选址在海拉尔,加上改造现有的多处体育馆和滑雪场,呼伦贝尔申办2016年第十三届全国冬运会的计划正在细化。如果成功,全国冰雪体育盛会将第一次走出黑、吉两省,冬季项目训练竞赛和大众健身也将顺势登上更高一级台阶。
那达慕(链接)
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那达慕是蒙古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开始的那达慕,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
那达慕或以嘎查(村屯)、苏木(区乡)为单位,或以旗县为单位举行。那达慕分为大、中、小3种类型,每次要进行男子“三项”的比赛——摔跤、赛马和射箭。大型那达慕,摔跤选手为512名,骏马300匹左右,会期7至10天;中型那达慕,摔跤手256名,马100至150匹,会期5至7天;小型那达慕,摔跤手64名或128名,马30或50匹左右,会期3至5天。 (本文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