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11日电(马丽)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于今年8月在深圳拉开大幕,届时将有63个场馆参与大运会赛事,其中新建场馆22座,改建31座,临时场馆10座。由一场(主体育场)两馆(主体育馆、游泳馆)组成的深圳大运中心,总用地面积52.05万平方米,大运会期间这里将举办田径、篮球、游泳三个大项的比赛。
中新网记者从相关方面获悉,3月24日,从开工建设伊始历时3年半,承载深圳人大运梦想的深圳大运中心场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一场两馆”工程正式通过竣工验收。
绿色绽放大运场馆
远望位于深圳市龙岗区的大运中心,三座晶莹通透的水晶石造型场馆,宛如洒落人间的明珠,在青山绿海中熠熠生辉。它们与环绕场馆的铜鼓岭山、大运景观湖一起,组成了中国传统的“山水石”景观,颇具中国水墨画的风采。
大运中心的“绿”,并不只是外表那么简单。深圳市副市长张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环保、绿色是大运场馆建设的主要特点,体现在场馆的设计、选材以及运营等各个方面。深圳大运中心的设计和建设以“绿色、科技、环保”为理念,坚持“节俭办大运”的原则,注重功能设计、环保设计和美感设计相结合,使得深圳大运中心与城市景观达到协调统一。
据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大运工程建设处处长刘志达介绍,为减少场馆饰面装修过多造成人力物力浪费,大运中心在建设中大量采用了清水混凝土工艺。清水混凝土一次浇注成型,不做任何外装饰,这种工艺具有经久耐用、缩短工期、减少污染、维护成本较低等多种优点。在节约了大量装饰材料的同时,也为建筑本身营造出一种自然、质朴的装饰效果。
在场馆外记者看到,整个广场的路面呈银灰色,仔细看起来像是一块块小石头拼接到了一起,中间留有细小的缝隙。施工工人正向地面喷水,龙头中喷射出的水流一接触到地面,立刻钻入缝隙。刘志达介绍说,整个广场有15万平方米的路面铺装使用了透水地面技术,可以收集雨水和地面排水,流入景观湖中补充水量,潮湿的地面又起到了降温效果,排水、节水、调温、透气一举多得。
除此之外,大运中心还广泛的采用了太阳能光电技术、风能利用技术、中水回收技术等多项环保措施。
科技与大运同行
独特的“水晶石”场馆群不仅体现着建筑的精美灵动,也蕴含着科技与创新的理性之光。刘志达介绍说,为达到大运中心精美的建筑造型,屋盖钢结构采用国内首创的单层空间折面网格结构。该结构是国际上最新颖的一种结构形式,受力体系复杂,在国际上首次应用于大型体育建筑上。容纳了6万个座位的主体育场,用钢量只有1.8万吨,仅为“鸟巢”用钢量的40%。连设计者德国gmp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冯•格康自己都说,“这种设计几乎是挑战极限。”
在场馆的外围护结构和内层构成上,大运中心采用新型材料,屋盖使用pc板减轻荷载节约造价,内层使用半透明的玻璃纤维张拉膜,满足遮阳、吸音、防火、反光等多重要求。两层材料中间形成空腔,变成了“会呼吸”的围护结构,自然通风效果十分突出。
此外,在文化长廊等人流密集地区,大运中心加建了干雾降温设施,通过特殊喷嘴产生百分之毫米的微小水滴,可以有效的降低周边空气温度,并且不会打湿衣服。
城市新地标 赛后焕新生
如何能让大运场馆适应多种比赛要求,并在赛后充分发挥作用,是深圳大运中心开建伊始就非常重视的问题。从大运申办到筹办进入冲刺阶段,节俭办会理念贯穿筹办工作的始终。
大运执行局场馆部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以大运场馆的布局为例,除了大运主场馆和深圳湾体育中心,大部分场馆都设置在社区、学校以及体育训练基地,这种布局一方面能够充分满足比赛需求,另一方面,赛后这些场馆能够迅速转化为群众体育场所。
与北京奥运会的奥运村、广州亚运会的亚运村不同,深圳市将大运村选址在了新的深圳市职业技术信息学院,村内的建筑和房间格局,都是参照大学校园宿舍标准建造。赛时将学校“暂借”给了运动员,比赛结束后,大运村就变成了学生的宿舍,不仅没有浪费资源,反而为社会创造了效益。
刘志达对记者表示,体育馆场地内采用了冰场地面与活动木地板相结合的特殊构造,充水后48个小时即可结冰成为冰场,可举办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球、冰壶等国际性赛事;放水后铺上活动的木地板,又立即“变身”为标准的篮球、羽毛球运动场。比赛时根据比赛类型灵活布置,可以满足16种室内比赛的需求。
在体育馆中央,记者看到大运中心还特意配备了斗屏,完全可以满足nba比赛的要求。据介绍,目前这座体育馆的座位数、地板质量和设计形态都符合nba比赛要求,在大运会结束后,相关部门将与nba方面沟通,争取在深圳承办nba季前赛。
同时,体育馆屋顶承重满足大型文艺演出对灯光、音响的要求,还附设了永久性的冰球热身馆和体操热身馆,这些设计为赛后场馆运营带来了更多可能性,在未来将成为世界级的综合性文化体育场所。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