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央视对张健强和陆俊涉嫌操纵2003年德比大战的诸多细节曝光,所有人脑海里都会升腾起这样一个问号:申花会否因此受到牵连和处罚?冠军奖杯会否被收回?曾让人热血沸腾的“金色”2003,难道真的就是让人唾弃的“黑色2003”?
答案,或许应该是否定。
1995年,徐根宝缔造了上海足球的黄金年代,一支球队可以制造万人空巷的盛况,更直接激发出这座城市的足球激越。与之相比,申花在2003年的最终登顶,和大投入大产出的资金优势直接相关。
所以,不管接下来司法机关是否还会暴露更多不利于申花的细节,也不管中国足协会否对申花采取追加处罚,2003申花称霸末代甲a的冠军成色,和1995年的那个冠军,从来都属于截然不同两个运作模式的产物。
需要承认,2003年的德比战,申花送了钱、陆俊拿了钱,错误从一开始就注定。然而,对于不了解足球的人来说,一些东西,很容易给人一种先入为主的误导感觉。
收了35万元的陆俊出示红牌将沈晗罚下,确实合乎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情理和逻辑。然而,仔细的球迷会记得,这张红牌产生在第60分钟左右,当时比分是申花3比1领先大局已定。此外,陆俊哪怕在狱中依旧认为这张红牌没有问题。
回头来看,德比战的获胜并没有帮助申花直接获得冠军,因为德比对手国际的顽强和韧劲让人尊重。哪怕在最后一轮,申花依旧有失去冠军的可能,但重庆力帆希望通过输球钻中国足协规则漏洞的举措,让那个疯狂的年代诞生了比德比战更为疯狂100倍的故事。
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曾几何时,中国足坛丑恶势力横行,没有任何一支球队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身不由己的申花,如今需要为当年德比的疯狂付出代价。回头来看,疯狂的不仅仅是为了冠军孤注一掷的俱乐部,最应该保持客观和中立的沪上媒体,当年也被卷入历史洪流,失去了理性评判的思维能力。
其实,申花如今遭遇2003冠军的困惑,恰恰也是中国足球处于新旧交替转型期和阵痛期的缩影。在这里,裁判必须服从领导吹官哨的职场文化,有用金元开路的传统厚黑文化,有权钱交易的暗中交易,更有所有参与者心神领会却欲罢不能的潜规则……
还有一个问题是,打假扫黑究竟应该聚焦哪些人,是参与其中的俱乐部、身不由已的裁判还是一念之差的球员?在笔者看来,在国家当初给予中国足球最好政策和环境的背景下,掌握公权力的足协领导,需要真正承担责任,而其他人都是弱者和受害者。
(本文来源:东方体育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