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西兰中国城 网讯 一项新的产前检测胎儿唐氏综合症的血液诊疗新技术,几乎完全能取代过去风险性大、侵袭性的诊疗检测方法。
新西兰唐氏综合症新生儿发病的主要特征是智力低下、身体畸形,自1996至2002年间该病的发病率已经增长了一倍,共有80个新生儿被查出染色体结构畸形。
年龄在35周岁以上的孕妇怀有唐氏综合症的胎儿的机率更大。
目前医生主要针对孕妇的年龄、血液的蛋白及荷尔蒙检测、超声波检查等进行产前的筛查,及早发现胎儿的脊柱裂及染色体的异常情况,及早诊断或中止妊娠。
胎儿绒毛采样检查和羊水诊断检验都属于一种“侵袭式”的对唐氏综合症检验,目的则是要鉴定胎儿的遗传基因是否正常。通常是在怀孕14周以前进行。两种检测都涉及使用探针进行刺入式的检测,每200个检测中会有一、两例引致流产的情形。
新西兰为降低此类检测方法的弊端去年开始改进了影像检测的专门技术,更多使用血检来诊断出结果。5%的妊娠期孕妇会选择羊膜穿刺术。据估计约有1成以上的妇女即使得知腹中胎儿是唐氏综合症体也不会选择停止妊娠。
日前中国香港大学的一研究小组针对唐氏综合症的血液检测已有了新进展,主要检查母体血液中的染色体结构,而非血蛋白或荷尔蒙等。唐氏综合症的胎儿会比正常胎儿多出一对染色体,所以从染色体细胞的比例可以推断唐氏综合症的结果。据英国的某医学专业期刊的报告称,该项研究被证实是有效的,可以用于临床医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