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中国城 网讯 趁着岁末年初盘点的热潮,基督城《新闻界》(The Press)专栏记者保罗-高曼从9月4日以来的4000多次大小地震中,列举出10个他通过亲身体验感受最强烈的地震:
第10名:“疑似”地震
高曼将这个席位授给所有在过去几个月中出现过的动荡不安的时刻。这些可怕的“疑似”地震在不断带来摇晃和隆隆声后便停止了下一步举动,因为太过弱小而没有被新西兰地质与核科学研究所(GNS Science)评级。
第9名:9月15日,周三,下午1时52分。震级:3.7
高曼称这天是他在大地震后首次迎来休息日。那天中午天气很好,他正在沙发上打盹儿,突然房子一侧猛烈摇晃,把他吓了个半死。
第8名:9月14日,周日,下午7时21分。震级:4.9
这一天摇晃得很厉害。高曼和孩子们正在家里看电视,地震发生时震感直达休息室,并连续摇晃超过10秒钟。他们到室外避难,发现天摇地晃的情形比想象中来得有趣。而同天凌晨1时34分,基督城迎来大地震后首次夜间地震,震级达到4.7。
第7名:12月27日,周一,一整天
虽然度过了一个平静的圣诞节,但节礼日开始,“土龙”又重新开始翻腾。当日凌晨2时到当天结束前十分钟,4级以上的余震不断,加重了前一天(节礼日)地震所带来的损坏。不过自这天起到截稿时,基督城没有再发生余震。
第6名:12月24日,周日,下午3时13分 震级:4.8
这是一次非常暴力的震动,震源在海岸附近。这次余震导致New Brighton部分地区断电,并影响到了在QEll公园举行的残奥会预选赛。当时高曼和他的主编同在一栋建筑中,而地震发生时如此快速和激烈,让他觉得那些楼梯还能呆在原处就是奇迹。高曼透过窗户看到他的同事正慌忙四处寻找掩体,那个时间,真的是“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第5名:9月6日,糟糕的周一之夜
在晚上11点40分的一次5级以上余震后,大家都没了睡意,这也是16分钟内发生的第二次5级余震。此后,11点24分,一个5.3级再紧接着一个4.8级;一分钟后,4.7级发生;11点40分,5.4级;11点54分,4.2级;12点21分,4.7级;最后在凌晨3点24分,发生了当天最强的一次余震——5.5级。这无休止的一夜成为无数人的梦魇。
第4名:12月26日(节礼日),上午10点30分,4.9或5级
这是节礼日当天最强的一次地震,几乎将刚刚喘了口气的基督城居民直接打回了数月前的黑暗日子。强烈的地震给脆弱的城市带来更深层次的破坏,大量在外购物的市民四处躲避建筑落石和破碎的玻璃。GNS最后定的级别为4.9级,但这更像的是5级地震。
第3名:10月19日,周二,上午11点32分。震级:5级
这次地震使城市的西部以及西南部地区受到强烈影响,街道、建筑以及屋内物品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这一次浅源地震持续时间长,震感强烈,使得所有人都从建筑物中冲出来到露天处避难。高曼当时被震得跳了起来,外面到处是警报和叫喊声,工作间里充满了一张张惨白的脸。
第1名:9月8日,周三,上午7时49分。震级:5.1级
第1名:9月4日,周六,上午4时35分。震级:7.1级
高曼以地震带来恐惧和痛苦为衡量标准,将最后两个选择评为为并列第一名。
9月4日的灾难令无数人感谢上苍,他们的命运没有在那恐怖的45秒发生致命的变化。那几十秒钟时间长得不可思议,每每想起依然是历历在目。
而周三早上的那次浅源地震(可能只有5公里深),使得已经经历好几个不眠之夜的居民的神经再度绷紧。余震来的十分突然且剧烈,城中心的许多建筑不得不复检,而更多的场所在地震后被封闭。高曼和家人躲在家里,从门缝看着强风呼啸,灌木丛东倒西歪,感觉就和大地震刚来时一样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