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中国城 网讯 近日科学家们忙于找出上百万只牡蛎死于新西兰水域的原因。根据牡蛎业联合会主席麦克加伦先生介绍,北岛水域内近半的太平洋牡蛎幼苗可能已经死亡,其中还有约10%的成年牡蛎。
目前在新西兰的一些养殖场中已有近8成牡蛎幼苗死亡。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已向动物健康方面的专家寻求近来太平洋牡蛎不断死亡并持续蔓延的原因。
在欧盟的委托下,欧洲食品安全局正在调查圈养牡蛎幼苗死亡原因是否由病毒——如OsHV-1型疱疹病毒或者是其他环境方面的原因引起。由于病毒肆虐,英国肯特海岸附近的牡蛎已经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活动。近年来,OsHV-1型疱疹病毒已成为困扰法国水产养殖业的大问题,英国也已宣布在泰晤士河以及北肯特海岸建立保育区。
渔业与水产业环境中心(CEFAS)发言人称,在法国、泽西岛以及爱尔兰一些海湾中太平洋牡蛎极高的死亡率与OsHV-1型疱疹病毒的迅速传播有关。2008年,法国主要的海洋研究机构——法国国家海洋开发研究院(Ifremer)成立了危机研究小组,为的是有40%甚至100%的牡蛎幼苗(12个月到18个月)已经因病毒死亡。研究者发现虽然水温的上升或突然变化是导致致病的原因之一,但是那些混杂其中未被确认但可能被污染的牡蛎、不同年龄组的混养和聚居以及其他养殖手段才成真正的幕后黑手。欧洲的监管机构预备在牡蛎养殖业方面加强了对生态安全的评估,并在牡蛎投放养殖前进行一系列健康状态方面的测试。
牡蛎业联合会主席麦克加伦先生说,北岛一些海湾中受到感染或可通向南岛的一些水产养殖场已经被监管。目前,新西兰每年约有350万个牡蛎——约2800吨——获得丰收,并带来3000万美元的收入。这些牡蛎主要用于出口澳洲以及亚洲,但就当前的情势来看,明年出口的牡蛎已损失近半。麦克加伦先生认为(来年)养殖量将急剧下降。
目前,水生疾病专家已采获近250个样本进行分析,此外,农林部官员理查德-诺曼称现在对死亡的原因下决断还为时过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