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的尊严”喝彩!
边吃饭边看关于“两会”的新闻节目,听到温家宝总理十分坚定地说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时,我不由得放下手中的筷子,大叫了一声“哈勒路亚!”为总理提到“人民的尊严”而欢呼!
有2000年历史的儒教文化的核心就是“君君、臣臣”,“君为臣纲 ”,甚至“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仅君臣之间尚且关系尚且如此等级森严,那么王、侯、将、相、九品之外的庶民百姓与君王之间则是天地之别了。“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连礼都不配受的草民哪里谈得上尊严?1911年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制度,但孙中山先生的主张的“民主、民权、民生”并没有得到落实,军阀混战之后是八年抗日,之后是三年的国共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了六年的今天,国家的总理第一次提出了“人民的尊严”,并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纪录入册,这不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次,也是自中国有王权以来,有文字记录以来的第一次。
记得有一次国内的亲友问我新西兰与中国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时,我仔细地思考后回答道:新西兰的人民无论贫、富、老、弱都能够过着“尊严地生活”。我给亲友讲了两个亲身的感受:刚到新西兰不久我在一个SHOPPINGMALL里开店,每天都有一个40多岁的白人妇人在我的柜台外做清洁工,她身着工装,其貌不扬,时间长了,我们有了见面时也互致问候的点头之交。一年之后在一个朋友的舞会上,一个身着晚礼服,举止高雅的妇人向我走来,向我亲热地打着招呼。见我看着她发愣,她就问我是否在XXXSHOPPINGMALL工作过,经她这么提醒,我仔细观看,才认出她是那个清洁工。今天的她是那么地华美、高雅,从服装到言谈举止,没有一点清洁工的影子。这就是新西兰人的生活状态,什么工作都是职业的区别,工作没有高低,人格也没有贵贱。穿上工装就是清洁工,换上晚礼服就是高雅的妇人。她在如此大的角色转换却是那样的自然,毫无矫揉造作,没有成熟的社会风气,没有个人的修养,没有健康、尊严的日常生活,是很难做到的。另一个是二年以前我在一家养老院做Caregivere工作时的见闻。养老院的老人们有的生活能自理,有的能部分自理,有的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不能自理的吃饭、穿衣、如厕、淋浴完全要人照顾,但无论他们是打翻汤水、还是大小便在身,随时都有护工即时清理、更洗保证他们在任何的情况下都能衣着干净、整洁、尊严。新西兰的养老政策不但保证老人们老有所养,更重要的是让不能自理的老人们尊严地生活着。
以前我认为“人民的尊严”对于还在奔“小康”的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遥远的梦。没有想到这个梦在2010年初就被温家宝总理提上了国家的议事日程,“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这话从共和国总理口中喊出来,是为政者的理想和追求,充分彰显了国家领导人执政为民的施政理念。也是孙中山先生当年推翻封建王朝时提出的“三民”主义的具体实现,是中华民族之幸,中国人民之幸。
资本主义国家普及“人民的尊严”花了几乎近百年的时间,还处于发展中的中国要普及“人民的尊严”这个任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做到“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不仅仅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责任,很大程度上在于国民素质的提高。政府打造的外因要通过个人的内因改造才能充分地体现出来。
无论如何我还是要为中国政府提出了“人民的尊严”而喝彩,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能生活得更有尊严,无论他们为官还是为民,无论他们是做工还是种地,无论他们是老人还是孩子,无论他们在国内还是国外。
安妮
10/03/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