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农历春节,转眼又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
考据“元宵”两字的来历,流传的说法是:“元”字源于中国道教传统的上元、中元、下元“三元”之说,而“宵”字是夜的古称,元宵两字合起来就是“上元之夜”的意思,从农历的日子上说,就是正月十五这个上元之日夜里的月明时分。
这个说法在海外的西洋国家没法翻译,就算生拼硬凑翻成了半通不通的英文,普通人也还是看不懂,于是换了个说法,就叫“灯节”,Lantern Festival. 这个简化说法,虽然把“元宵”二字的古文化背景全简化没了,但总算是让中西文化交流了,虽然是让创办了元宵节的中国汉代皇帝与发明了电灯泡的美国人爱迪生成了一个公司的同事,但总算是从古代进入现代了。想开点,反正也就是一个吃喝玩乐的周末,中国人再自以为是,也总不能把世界各大城市的中国灯节游园会都改成严肃的中国历史文化课。
再想开点,还多亏了元宵节也叫灯节,多亏了这个节日从古至今一直都有丰富的吃喝玩乐内容,也多亏了古代的灯与现代的灯都有差不多的观赏性,古代的吃喝玩乐与现代的吃喝玩乐也都差不多的声色犬马。假如不是这样,假如这个节日从起源的时候就是对着鬼脸月亮三叩九拜长跪不起,或者提前三天水米不进然后等月亮升起之后整夜不睡扔石头驱鬼烧木头辟邪,那可就坏了,两千年后我们这些炎黄子孙到了人家海外国家来发扬咱们中华文化,还真不好办了。
这么一想,不由得对开创了中华文化传统的华夏祖先们又多了一份崇敬。咱们的老祖宗们怎么就这么有先见之明呢?怎么就知道千百年后的子孙后代们有可能出国来到海外,有可能要把传统的中国节日改成世界各族人民也都乐于接受的现代节日的呢?偏要说老祖宗们甚至连元宵节后来变成了一个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的消费节也都预见到了,可能有点太过了,但这个节日的活动内容至少是能够完全开放给商人们随便利用,这已经是毫无疑问的事了。
此事不仅证明华夏老祖宗们大智大勇,同时也说明中国古代众神也都大慈大悲。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凡是从远古起源的节日,无不是关于神的,节日内的各种活动,也都是以神话为脚本的活动。据说神喜欢这样,那么这个节日就要这样,据说神喜欢那样,那么那个节日就要那样,不能擅自走样,总之,节日的主角并不是人,而是神。虽然神并不在节日活动的现场,看不见摸不找,所谓神出鬼没,但人们还是会竭尽全力凭着自己的想象与神相处,与神共舞,与神同乐。孔子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这句名言给了中国人一个如何与神一起过节的原则指导。
每一个节日的神话脚本到底是怎么出来的?为什么中国人的所有节日都是欢天喜地、吃喝玩乐,而不是哭天抢地、禁欲苦修?这个史实已无从考察。古时候没有科学,没有人从一开始就按科学方法记录下制造神话脚本的人证物证,而且,即使史书上记载了某人在某时某地编造了某个故事,但编故事的人非说这个故事是神托了梦让他编的,归根结底还是神的意思,别人也还是没法证实,没话可说。
如此说,之所以中国人的节日基本上都是欢喜节、快乐节、吃喝节,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中国人的古神都比较喜欢快乐,喜欢吃喝,都比较人间烟火,而不是凛然不可侵犯,都比较通情达理,而不是不依不饶非要惩罚全人类,都比较宽容慈悲,而不是死盯着创世之初的一点小事千年万年没完没了。
每年正月十五,也就是中国古神上元天官的生日,就是中国的“圣诞”。据说天官喜乐,所以每逢它的生日元宵节,也就会在俗世人间有一场灯火通明的庆典,一场欢声笑语的盛宴。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灯节游园,中外同庆,因为天官喜乐,所以天下皆乐。
祝奥克兰Albert Park第十一届中国元宵灯节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