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幸拜读了林肯先生的最新发表于英文先驱报的大作,讲的是关于一位中国武汉籍的投资移民如何运用纽国的投资移民政策,举家移民,进而充分利用纽国福利系统的故事。按说,这种调查采访类的故事都是摆事实讲道理,无所谓有否偏颇的。然而,潭先生此文的立意角度以及行文中所流露出的偏向性,却很有误导离间读者之嫌。本人不材,勉强凑文于此,只盼稍正视听。
潭先生以不以为然的口吻提到,中国籍武汉商人是以一种“做生意“的心态来看待投资移民纽国的,以此质疑中国籍武汉商人的移民动机。可是在笔者看来,这位诚实的中国武汉人的“生意心态“并无不可,蛮正常。现在,我们都知道此中国籍武汉商人是投资移民。那么明显的,他是一个手握资本的资本家,而一个资本家通过投资追求的是什么?是利润回报。请问,一个资本家通过投资用手中资本套取利润的行为难道不是一种典型的生意吗?我们再看纽国投资移民的基本条款,即有资本的人通过资本投资纽国的行为取得纽国居留权。(请注意,此处是“投资“,不是“捐赠“)既然是投资,那就是为了追求利润回报!由此可见,投资移民还真就是一门生意,而且还是一项重要的生意:1百来万纽币可不是小数目,打了水漂可不好玩。潭先生看不惯商人的生意经,可那些资本家却是不管先生这些的,做生意要紧嘛。
笔者估计,潭先生并未完全理解纽国实施投资移民的目标。中国籍武汉商人的故事就是这一目标的双赢成功案例:中国籍武汉商人投资取得了回报,移民目标业已达成;而对纽国来说,在此案中的获利有,1。增加了纽国投资市场的信用,使投资人更有信心投资纽国。2。在一定时间内,保证了一笔资金在国内运用,相当于有了一笔无息或低息国债。3。繁荣了本地市场经济。4。增加了消费人口。5。增加了税收。
坦白的说,潭先生在文中流露出的看了别人赚了钱心里不平衡的作酸心态,很是让笔者吃惊。作为一个出生生长在资本主义国家的文人,难道潭先生指望资本家投资纽国都亏本吗?还是潭先生就是看不得中国籍武汉商人又合法合理的移了民,又狠狠的赚了一笔呢?!抑或是潭先生人文主义至上,对这种以钱为本,投资套利的资本主义制度有意见?
笔者无意以最不堪的去揣测潭先生是在哗众取宠,挑拨种族矛盾。但不如此就不能解释潭先生何以又扯上中国籍武汉商人的女儿读书问题,以此触动纽国父母敏感的神经。潭先生说,“这位商人的女儿以本地学生的身份入读了北岸公立名校“Takapuna Grammar”,而他因此省下的学费数以万计。如今,他的女儿进了大学,其为老爸省下的学费又是一大笔钱。。。看看,这个中国商人利用pr 赚了我们纽国人多大好处!
笔者认为,这不是pr 的好处(benefit),而是权利(right)! 作为一位通过合法途径移民的纽国居民,这一中国商人的女儿当然完全有享受纽国教育的权利。这没有什么可质疑的,更无所谓“省下了一大笔钱“之说,这钱本来就不该花嘛! 但真正让笔者气愤的是潭先生刻意强调其就读的是“名校“。笔者不想去推测她何以上了名校,想必又是资本运作的结果(买学区房啦,捐款拉等等)。可是纽国就是一个以资本为根本的资本主义国家,说穿了就是钱决定一切!而基于这一事实所引发的阶级矛盾,很容易在这里转嫁为民族矛盾,即经济状况不佳的kiwi,毛利父母,与腰缠 万贯的华裔父母之间的矛盾。现在,潭先生清楚的告诉大家:这些有钱的狡诈的中国资本家,来到我们美丽的,与世无争的“纯净“新西兰,榨取我们诚实淳朴新西兰人的血汗钱,还和我们天真无邪的孩子争抢有限的教育资源,他们的孩子进名校,我们的孩子只能读垃圾学校!难道我们不该行动吗!?
这些,在潭先生看来还不足以达到他的目的。他在文中又指出,该中国商人无意让女儿在纽奉献,打算让她去中国接手生意。太厉害了,这个中国奸商竟然要让我纽国血本无归。是可忍,孰不可忍!但潭先生却不说当初移民,纽国的收益;也不提女孩在纽不领福利只交税(光gst 就12。5%,而女孩按规定不可申领福利);更不指女孩作为千斤小姐在纽的消费,给纽国经济做的贡献。最重要的,潭先生好像就很肯定女孩一定会谨尊父命,而武汉商人的进出口生意是断然不会与纽国发生任何关系的!
最后,这里有个历史故事与潭先生分享。公元1932年,欧洲某国开始大量的,公开的排挤一个外来族群。因为这国的人民相信,这一族群的奸诈,贪婪,和忘恩是造成该国普通百姓贫穷的重要原因。这是历史上转嫁阶级矛盾为族群矛盾的最成功一次。但是,这绝非最后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