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中国大陆的《建国大业》在奥克兰影院赢得不俗票房之后,香港影片《复仇》于10月22日本周四悄然在奥克兰Hoyts 电影院线的两家影院 –Sylvia Park和 Wairau Park - 登陆。
《复仇》是香港名导演杜琪峰的作品。虽然是香港同法国合拍、主要人物由法国老牌摇滚歌星约翰尼-哈里戴扮演,但这仍旧是一部地道的香港片 - 一部香港黑帮片。
如片名所示,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复仇的故事。因为女儿全家遭遇黑社会毒手,法国退休杀手卡斯特罗前往澳门、香港寻找仇家,由于人生地不熟,卡斯特罗不得不雇用三个香港黑帮成员,而这三个杀手发现卡斯特洛的复仇对象竟同他们三人属同一个上司 – 自己兄弟来着。
《复仇》有着杜琪峰黑帮片的显著标志 - 充满了枪战、帮会冲突和男人间的情谊与信任,有着对暴力的忠实描述。
香港黑帮片一直是香港影片的一个有生力量。以吴宇森执导的《英雄本色》为代表,香港黑帮片在八、九十年代形成气候,同警匪片、动作片、枪战片的元素往往交织一起。在黑帮片中,看不到法律、看不到秩序,看到的是拿着现代武器、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古代狭士,或者说是一群热衷用暴力解决问题的法盲。
这一类刀光剑影的狭义故事一向在中国很有市场。古有《水浒》,今有金庸、古龙笔下的种种传奇。这类故事,男人喜欢看,如果男主角多些让人肝肠寸断的爱情故事,女人也喜欢。
不过,香港黑帮片更看重男人之间的兄弟情谊,男人之间的情谊似乎比男女之间的情谊更重要。
香港的黑帮片本土火热几十年,如今要往国际化发展。于是有了杜琪峰这部由香港银河映像公司和法国ARP Sélection公司的联合之作。
杜琪峰一向受法国戛纳电影节的青睐,他的《大事件》(2004年)《黑社会2》(2006年)以及《铁三角》(2007年)都曾在戛纳电影节上展映。2005年,他执导的《黑社会》首次入围正式竞赛单元。今年5月,杜琪峰第五次参加戛纳电影节,以这部《复仇》二度冲击金棕榈奖,可惜铩羽而归。
《复仇》有近七成英文对白,被认为是杜琪峰第一部英文影片。今年9月,该影片到加拿大参加多伦多国际电影节,受到观众的欢迎。
像其以往的黑帮片一样,杜琪峰在展现暴力的同时关注人性的表达。在《复仇》
中,男主角科斯特罗从过去的英俊潇洒变得衰老,眼神也不济,最后更是失忆,搞不清谁是朋友谁是敌人。选择这样一个迟暮英雄,杜琪峰表示是要体现人面对衰老的悲哀。
杜琪峰一方面致力于香港影片国际化的努力,一方面认为中国内地市场是香港影片的出路。香港影片从上世纪八十时代高峰期每年300部,到现在大约每年50部,兴衰可见一斑。现在,无论是香港导演还是明星,都纷纷北上“揾食”。内地不仅有广阔市场,更有丰富的题材和广阔多姿的山川风貌。不过对于习惯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地进行艺术创作的香港电影导演来说,北上作业也意味着要面对着中国政府对电影生产的严格审查。
所以,像《复仇》这种纯粹表现黑吃黑的电影题材恐怕很难在大陆通过。中国正在走向法制社会的建设,怎可容忍电影表现一个无法无序的社会。不过,杜琪峰如果要在大陆继续其黑帮片事业,题材也是很丰富的,比如重庆薄熙来打黑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材。中国不是没有黑社会,但打黑得由官方领导的正义力量来实施。
时代在变,香港的影坛也在变。谁知道像《复仇》这样的影片会不会是香港黑帮片的夕阳之作呢?
发表于2009年10月22日《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