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寅初在家中翻阅书籍(资料照片)。
马寅初1882出生在浙江省嵊县(今嵊州市)。少年时代的他尽管生活清贫,但学习刻苦,于1901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选学矿冶专业。后留学美国,获耶鲁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和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1915年,马寅初怀揣“强国富民”的理想,回到祖国怀抱,为中国经济问题的研究和经济人才的培养潜心钻研,著书立说。他是中国最早研究西方经济学的著名学者,先后担任北洋政府财政部职员和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在1919年到1927年期间,任北京大学第一任教务长。
马寅初一生热爱祖国,坚持真理,追求进步,是中国共产党的诤友。他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五四运动时期,曾声援青年学生爱国行动;抗日战争时期,曾因反对蒋介石集团出卖民族利益和独裁统治、反对官僚资本而被监禁达数年之久;抗战胜利后,又积极参加民主运动,坚决反对内战,争取和平民主。新中国成立后,他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发展我国文化教育和经济事业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马寅初就注意并开始研究中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实际问题。其著名的《新人口论》论证了人口增长太快同积累、消费之间的矛盾,提出了控制人口生育的建议和措施,为计划生育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1979年,马寅初恢复名誉后,被任命为北京大学名誉校长,并被增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在马寅初的众多著作中,《新人口论》是一部卓有见地的代表作。他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坚持真理的无私精神,为后辈学人树立了榜样。他是第二、四、五届全国政协常委,1993年荣获首届中华人口奖“特别荣誉奖”。
1982年,马寅初因病在北京逝世。新华社发
1952年,马寅初作为中国代表参加世界和平理事会特别会议时,听取代表发言。新华社发
1952年,马寅初任北京大学校长时的照片(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1954年,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马寅初(左)向出席国际学生联合会执行委员会维也纳会议的全日本学生自治会总联合会副主席松本登久男介绍我国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1956年,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马寅初(右)和前来北大参观的意大利文化代表团团员德·弗朗切斯科握手(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1957年,马寅初(左)、李德全(中)、邵力子在一起交谈。(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这是马寅初晚年在北京家中(1980年摄)(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马寅初先生晚年在北京住宅的庭院里,与夫人王仲贞、次子马本初、长子马本寅、三女马仰惠(从左至右)合影(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
图为天津大学的马寅初半身铜像(资料照片)。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