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黄昆、邓稼先、黄宛、周光召、杨振宁(从左至右)游览北京颐和园时合影(资料照片)。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的第一颗氢弹又爆炸成功。打破了西方核大国的核威胁和核讹诈,中华民族扬眉吐气了,世界震惊了。
1986年夏天,中国各大报纸均在首要位置介绍了这位创造中国奇迹的科学家——“两弹”元勋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在当时的北平完成了小学和中学的学习,在绒线胡同的崇德中学读书时,他与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是同学。
1941年秋天,邓稼先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5年至1948年,曾先后在昆明文正中学、培文中学以及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1948年至1950年,邓稼先在美国普渡大学读研究生,并获得博士学位,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他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回到祖国,并于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以后,他便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党和国家。
回国的几年里,邓稼先和老科学家们在一起创业,他们骑着自行车到旧货摊上购置零件,自己动手研制仪器,使近代物理研究所——新中国第一个近代物理研究机构,渐渐壮大起来。1958年秋天,他接受研制原子弹的任务,从此销声匿迹。
“失踪”之后,邓稼先来到筹建中的中国核武器研究设计院(简称九局,后改为九所、九院)。他这个远洋归来的“娃娃博士”,上班后做的头一件事就是换上工作服当小工,同建筑工人们一起,砍高粱、挖土、推车、和泥、盖房子。
为了发展国防科研事业,邓稼先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几十年。他组织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了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出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他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他组织领导了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的研究,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与试验工作。
从第一颗原子弹试验,到第一颗氢弹试验,美国用了七年零四个月,苏联用了四年,而我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发展速度是最快的。我国首次氢弹爆炸试验,赶在了法国的前面,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公认中国的核技术已经进入了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而邓稼先在组织领导与规划中国新的核武器工作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不仅忘我地投入科学研究,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表现出高度的牺牲奉献精神,被评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病在北京逝世。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新华社发
邓稼先和夫人许鹿希合影(资料照片)。
邓稼先(右二)和夫人许鹿希(左二)同著名科学家杨振宁(右一)合影(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图为邓稼先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图为邓稼先资料照片。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