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
“莫拉克”台风给我国台湾地区带来重创,台南已形成50年不遇的大规模伤害,救灾声急。在这个时候,国台办10日晚间致函国民党,表示愿意提供援助。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大陆12日公布海协会企业理事捐款名单,共18间大陆企业捐款逾亿元人民币及500万元港币。在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向“府”、“院”转达相关讯息后,确定台当局立场是“欢迎大陆人道援助”。
其实,即使不说这声“欢迎”,两岸民众也已同一场风灾密切联系在一起了。大陆媒体报道此次“莫拉克”台风灾害后,大陆网络论坛上的不少民众表示,要想办法给台湾同胞提供帮助。这种来自民间的声音,和企业的捐助一样珍贵。
在过去的年代中,两岸之间在灾难互助方面,已有不少先例。1999年台湾9·21地震时,大陆对台湾的捐款数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2008年5·12汶川地震时,台湾向灾区的捐赠数额也超过10亿元人民币。这些捐款,多通过两岸红十字会相互交接。单纯从数额上来看,捐款当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但含在捐款里的关怀和爱心,则毋庸置疑。
任何自然灾害发生后,人们都会在满目疮痍中感受到孤独。这时,任何衣粮被物都不如来自亲人袍泽的温情。这显示了我们对灾难的感同身受,也显示了我们不愿意任何一个人生活在没有温情的世界里。除了欢迎大陆的援助,台湾当局也向国际社会提出了援助请求。对同胞的援助没有大小温冷之分,无论来自何方,都让我们感觉温暖。
很长时间以来,哪怕在两岸关系尚未解冻甚至有时陷入僵局的日子里,两岸民众也从来没有犹豫过互相援助、互相守望的行动。这至少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无论政治、经济的距离有多大,但是骨血相连,人性本身的光辉不会消失。政治经济关系日渐暖化的环境,更给这种光辉增加了美好空间。
在目前的两岸关系下,我们期待更多的捐款尽快进入台湾,给受灾民众提供更多的帮助。良性的两岸关系,受益的首先是民众。两岸关系中最深层次的接触,也需要有力的制度保障。在多次自然灾害后,两岸迫切需要一种快速、无障碍的援助通道,并以此形成定势。这样,人们的爱心和温情,就更会拥有表达的渠道和时效。
期待这场台风灾害造成的伤痛,尽快从人们的生活中,也从人们的记忆中淡去;也期待有一天,两岸在没有灾害的同一片天空下,能有更密切的互动。从2008年到今天的发展来看,这种互动已渐行渐近。在灾难的时候,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在平凡的生活中,我们更是这样的一家人。
石嘉(学者)
见a03版
(石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