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中国城 网讯 据今晨出版的《英文先驱报》报道,新西兰统计局日前公布了奥克兰地区最新的社会发展程度报告。数据显示,从收入角度讲,虽然各个地区的人均收入在过去的十五年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奥克兰地区的贫富差距正在逐渐扩大。
据统计,奥克兰北部罗德尼市的Gulf Harbour Marina地区成为全奥克兰最富有的地区。该地区人均收入高达六万纽币,几乎是一些“后进”地区的两倍。 St Mary's Bay地区位列第二位,人均收入达55,300纽币(扣除通货膨胀因素,较十五年前增长了四成);St Heliers位列第三,人均收入达53,900纽币(扣除通货膨胀因素,较十五年前增长了三成)。
调查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奥克兰的人均收入超过四万纽币的地区大大增加。在十几年前,人均收入超四万的地区仅有Paremoremo, Titirangi, Howick-Pakuranga和Totara Heights等地,但是到了现在,几乎整个大奥克兰地区的东海岸和北、南、西三个方向的农村地区的收入都跨过了四万纽币的门槛,可以被称为较富裕的地区。
与这些富裕地区相对照,Great Barrier Island的人均收入倒数第一,仅有25,100纽币;Otara North倒数第二,人均收入为25,900。后者在十五年中扣除通胀因素人均收入只增长了3%左右。
从上述数字的对比中不难看出,尽管各地区占有的社会财富都有所增加,但贫富差距还是进一步拉大了。
在人口方面,奥克兰的欧裔人口占比从十五年前的76%下降到64%,而亚洲人口则从6%猛增到19%。亚裔人口在北岸地区的内陆部分(即不算沿海一带)已经占到了五分之一。在奥克兰中区南部的Ellerlie 、GreenlaneSouth、Penrose、Mt Wellington和Otahuhu一带以及曼努考市的很多地区也接近这个比例。
本次调查同时发现,截止到2006年,奥克兰地区有37%的人口非在本地出生。
本地调查总共考察了奥克兰地区388个人口超过三千的地区。

由NZ Herald绘制的新西兰贫富分布十五年对比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