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中国城 网讯 移民局于昨天做出正式的决定,调整六名为一家新西兰金属制品公司工作的菲律宾焊工所持工签的状态,使得他们只能从事目前的铝制品焊接工作,而不能接替被裁减的本地工友的工作。
本次争端起源于数月前。北帕附近一家名叫“MCK Metals”的金属制品公司解雇了二十八名土生土长的当地焊工,但却保留了六名菲律宾焊工的职位。有被解雇的工人不服,向工会做出了投诉。某工人指,自己有房子要供,有两个孩子要养,现在没了工作,让全家都陷入了困境。但雇主居然放着本地的焊工不用,却专用海外雇员,这对他们这些已经为公司服务多年的本地工人实在是太不公平了。MCK公司则解释说,六名菲律宾焊工做的是相当特殊的铝制品焊接工作,其对技术要求颇高,正是由于六人的出色工作,才保住了公司的市场,公司怎么能解雇“下蛋的老母鸡”呢?
此事随后被工会捅到了移民部长乔纳森.科尔曼(Jonathan Coleman)那里,部长下令移民局对此展开调查。
最终,移民局做出了前述决定,缩减了六名菲律宾焊工所持工签的工作范围,令他们只能从事目前的工作,而不能被雇主安排去接替遭解雇的本地员工的工作。移民局此种作法,无疑堵死了MCK公司使用廉价的海外劳动代替昂贵的本地劳工的道路。此一案例也再次反映出在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移民局对工签的发放和审核越来越谨慎和严格。